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工作 > 政治高效学案1

政治高效学案1

2014年10月30日 10:12:48 访问量:1517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               

目标导学:

1. 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 能够结合具体案例辨别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重难点:

1. 实践的特点、实践的能动性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一阶段:知识建构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_______活动。①凡是实践,都是以_______为主体、以______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_______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_______变为_______

(2)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其中有三种基本形式: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特点:实践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诊断题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作出这一决定是一种

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         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客观物质性活动             ④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反思】如何全面理解实践

知识精析

 

 

 

 

 

实践及其特点

角度

具体内容

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包括两层基本的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的特点

客观

物质

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主观

能动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社会

历史

 

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③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思维提升: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的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②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_______,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_______,都是_______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_。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_______。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_______,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_______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_______。①只有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_______。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_______变为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_______

(4)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_。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_______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______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诊断题2. (2010·江苏单科)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诊断题3. (2014·江苏卷)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 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        B.①④       C.③        D.③④

【反思】如何理解和区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知识精析

 

理解

误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发展为认识提供新的课题。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②只有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唯一桥梁。③人们通过实践可以把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从而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把客观事物或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认识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点拨提示:

(1)认识的来源与认识的途径不能等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经验(通过亲自实践获得);二是间接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如读书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里的动力是根本动力或主要动力或第一推动力,但不能说是唯一动力。

 

方法技巧:

正确区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知识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和不科学的理论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自主构建知识框架

 

 

 

 

 

第二阶段:知识调用

 

诊断题4.(2014·全国新课标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纂《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疫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353幅。书中收录了3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运用具体知识阐释事物反思

第一,考查特点

      从能力考查看,侧重考查学生从观点材料,从普遍特殊的演绎思维能力。

      从知识考查看,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要求考生对知识本身有深刻的理解。考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层次性决定了演绎分析的深度和层次性。

第二,基本步骤

    第一步,根据试题要求,检索知识库,找到需要运用的一般理论。

    第二步,以理论要点为线索,按图索骥,在试题材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

    第三步,把理论要点与对应的具体信息结合起来,对理论要点进行阐释。构建答案时,应先呈现理论要点,再结合对应信息,分析这一要点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编辑:项晓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湖北省麻城市第三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麻城三中 校长: 张欢 邮箱 mcszxb@163.com 教师QQ群:209696
麻城三中校友QQ群:305032344
学校地址:湖北省麻城市白果镇东环路100号 邮编 438313 电话 0713----2625452
麻城三中版权所有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