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备考方案试题 >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I(理综)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I(理综)

2013年10月15日 09:25:12 访问量:788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I(理综)

13新标理综IT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等STS知识。均为最基本的化学常识,为容易题。A选项,侯氏制碱法是将CO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由于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NaHCO3在溶液中析出,正确;B选项,浓盐酸易挥发,与NH3结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为白烟,可以检验管道是否漏气,正确;C选项,碘是人体必需元素,补碘常在食盐中加入KIO3固体而不是高碘酸,高碘酸为强酸性物质,错误;D选项,制造黑火药的原料为SKNO3C,三者比例为123,正确。

13新标理综IT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解析】A    此题非常常规,考查有机化学的核心官能团,有什么官能团就能发生对应的特征反应。A选项,由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以分析出分子式为C10H18O,正确;B选项,因为香叶醇有碳碳双键,故能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错误;C选项,因为香叶醇有碳碳双键、醇羟基,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褪色,错误;D选项,香叶醇有醇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取代反应的一种),错误。

13新标理综IT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W2X+             BX+ Y3+                    CY3+ Z2                          DX+ Z2

【解析】C     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和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等知识。该题命题结构简单,切入点新颖,考察了离子化合价与其离子电荷的关系。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简单离子必是弱离子(弱碱的阳离子和弱酸的阴离子),也就是说像Na+Cl这样的离子是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根据答案选项可知WXYZ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W2 X+ Y3+ Z2,又知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可推出WOXNaYAlZS Al3+S2均能发生水解,水解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O2不能在水溶液存在,而Na+不水解。

13新标理综IT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 3Ag2S===6Ag + A1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解析】B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知识。A选项,银器放在铝制容器中,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银,故铝为负极,失电子,银为正极,银表面的Ag2S得电子,析出单质银附着在银器的表面,故银器表面由Ag2S2Ag,质量减轻,错误;B选项,银器为正极,在反应的过程中发生电化学反应被还原成银单质,正确;C选项,Al2S3在溶液中不能存在,会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H2SAl(OH)3,错误;D选项,黑色褪去是Ag2S转化为Ag而不是AgCl,错误。

13新标理综IT11已知:KspAgCl=1.56×1010KspAgBr=7.7×1013 KspAg2CrO4=9×1011。某溶液中含有C1BrCrO42—,浓度均为0.010mo1/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1BrCrO42            BCrO42BrC1            CBrC1CrO42         DBrCrO42C1

【解析】C     本题考查溶度积的相关计算。设ClBrCrO42—刚开始沉淀时,银离子的浓度分别为x moly molz mol,则根据Ksp可得:①0.01x=1.56×1010  0.01y=7.7×1013   0.01z2=9×1011 可分别解出x≈1.56×10—8 

y≈7.7×10—13  z≈3××10—4.5    可知y<x<z,由开始沉淀时所需要的银离子浓度越小,则越先沉淀的规则推出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BrC1CrO42     

13新标理综IT12分子式为C5H1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                         B28                      C32                    D40

【解析】D    本题是对同分异构体的考查,有一部分是光注重数目的考查的,因此要记住各烷基的数目。此题有两处转折,因为其最终问的是能形成C5H10O2的化合物的酸与醇,最终重新组成形成的酯有多少种。我们先谈论酸和醇的数目:

 

酸的数目

醇的数目

H-COO-C4H9

1

4

CH3-COO-C3H7

1

2

C2H5-COO-C2H5

1

1

C3H7-COO-CH3

2

1

共计

5

8

从上表可知,酯类化合物(C5H10O2)可以水解生成甲醇(1 种)、乙醇(1 种)、丙醇(2 种)、丁醇(4 种)和甲酸(1 种)、乙酸(1 种)、丙酸(2 种)、丁酸(2 种)。所以,水解的醇有8 种、羧酸有5 种,则重新结合生成的酯类有40种。

13新标理综IT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解析】D      本题考查有关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A选项,萃取的原则之一是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但乙醇易溶于水中,故不能分离,错误;B选项,分液原理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乙酸乙酯和乙醇均为液体有机物,可以互溶,故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C选项,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有时可以进行重结晶以增强分离效果,所以不是利用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来进行的,错误;D选项,乙醇和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法进行分离,正确。

13新标理综IT26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乙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合成反应:在a中加入20g环乙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乙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                ______

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     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在环乙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本实验所得到的环乙烯产率是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                 B50%                        C61%                  D70%

【解析】本实验以有机物醇的消去反应为知识载体,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要正确解答这类基本的实验操作题目,在复习中必须熟练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熟悉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以及蒸馏装置、分液装置、过滤装置的组成和操作中注意的问题。本题命题方式跟去年高考题的实验题很类似,采用醇的消去反应合成烯烃,联想到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可以得出最可能的副反应就是醇分子间生成醚。具体而言:

装置B 用于冷凝,称为(直形)冷凝管;

加热时加入碎瓷片(磁石)的目的是防止有机物在加热时发生暴沸。如果在加热时发现忘记加碎瓷片,这时必须停止加热,待冷却后重新加入碎瓷片;若在加热的状态下直接打开塞子,则可能造成液体溅出,造成实验安全事故。

醇分子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脱水成烯;也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成醚,形成醚类化合物,即:2  +H2O

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须要验漏。实验生成的环己烯的密度比水的要小,所以环己烯应从上口倒出;

无水氯化钙的目的:除去水(做干燥剂)和除去环己醇(可以参考:乙醇可以和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吸滤瓶在晶体的过滤中经常使用,吸滤瓶要配合布氏漏斗(一种有多孔平板的漏斗,上面铺滤纸)使用并在支管处接真空装置,对物质进行减压过滤,此实验不需要。直形冷凝管一般是用于蒸馏,即在用蒸馏法分离物质时使用。而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反应装置,即在反应时考虑到反应物的蒸发流失而用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使反应更彻底,此实验不需要;

根据反应  +H2O可得关系式:C6H12O~C6H10;根据该关系式列比例可以算出理论上,加入20g 环己醇可得环己烯16.4g。则环己烯的产率为 ×100%61%。

【答案】直形冷凝管          防止暴沸; B               ⑶

检漏;上口倒出;   干燥     ⑹CD       ⑺C

13新标理综IT27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LixC6。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为给出)。

 

回答下列问题:

⑴LiCoO2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酸浸一般在80℃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盐酸代替H2SO4H2O2的混合液,但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沉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Li1-x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本题结合化学工艺流程,考查了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及对信息加工、处理的综合能力。具体而言:

LiCoO2中的氧元素是—2价,Li元素是+1价,根据化合价规则可求出Co元素显+3价;

⑵在正极碱浸过程中,正极发生的反应应为正极材料中的铝箔与NaOH 溶液之间的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为:2Al+ 2OH+2H2O===2AlO2+3H2↑;

⑶根据流程图可知,酸浸加入了H2SO4H2O2,反应的生成物中有CoSO4,也就说明此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Co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H2O2中的O元素则要升高,即产生O2。另外在酸浸的过程中,H2O2 自身也能发生分解,所以发生的反应有:2LiCoO2+3H2SO4+H2O2 Li2SO4+2CoSO4+O2+4H2O2H2O2 2H2O+O2↑。盐酸具有还原性,如果用盐酸代替硫酸,则Cl会被氧化成Cl2,从而造成环境污染;

⑷根据流程图可知,在CoSO4溶液中加入NH4HCO3,然后过滤得到CoCO3固体,说明沉钴过程中加入的NH4HCO3是沉淀剂,产生的沉淀是CoCO3,根据反应特点即可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SO4+2NH4HCO3===CoCO3+(NH4)2SO4+H2O+CO2↑;

⑸根据电化学原理可知,充放电过程中,同一个电极反应的反应类型相反,在充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6C+xLi++xe=LixC6,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属于还原反应。则放电时LixC6是反应物,生成C,发生氧化反应,而Li1-xCoO2LiCoO2相比,Li1-xCoO2中钴的化合价较高,可知Li1-xCoO2为反应物,电极反应为:Li1-xCoO2+LixC6===LiCoO2+6C

⑹在锂电池中Li 做负极,在放电过程中失去电子变成Li+从负极脱出,进入溶液经过电解质溶液向正极移动。根据整个流程图可知,回收的金属化合物有Al(OH)3CoCO3LiSO4

【答案】⑴+3    2Al+2OH+2H2O===2AlO2+3H2

2LiCoO2+3H2SO4+H2O2 Li2SO4+2CoSO4+O2+4H2O2H2O2 2H2O+O2  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

CoSO4+2NH4HCO3===CoCO3+(NH4)2SO4+H2O+CO2↑;

Li1-xCoO2+LixC6===LiCoO2+6C

Li+从负极脱出,经电解液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Al(OH)3CoCO3LiSO4

13新标理综IT28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CO(g)+2H2(g)===CH3OH (g)   △H1=90.1kJ/mol      CO2(g)+3H2(g)===CH3OH(g)+H2O(g)  △H2=49.0kJ/mol

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       △H3=41.1kJ/mol

二甲醚合成反应:④2CH3OH(g)===CH3OCH3(g)+H2O(g)       △H4=24.5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⑴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主要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厂含(CuZnAlOA12O3)、压强为5.OMPa的条件下,由H2CO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右图所示。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 kW/(h·kg)]。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___________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V,能址密度E=________(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kW·h=3.6x106J)

【解析】本题考查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移动方向、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具体而言:

⑴苏教版的教材上有关从铝土矿提取氧化铝的流程是这样叙述的:先用NaOH溶液溶解铝土矿,然后过滤,向滤液中通过过量的CO2气体进行酸化,在进行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沉淀,然后高温煅烧氢氧化铝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氧化铝;发生的反应有:Al2O3+2NaOH===2NaAlO2+H2ONaAlO2+CO2+2H2O===NaHCO3+Al(OH)32Al(OH)3 Al2O3+3H2O

⑵根据合成原理可知,合成二甲醚会消耗甲醇(甲醇是CO反应的生成物),对于CO参与的反应相当于减少生成物浓度,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使CO的转化率提高;

⑶根据所给的热化学方程式以及盖斯定律,将①×2+④即可得到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2CO(g)+4H2(g)===CH3OCH3(g)+

H2O(g)ΔH=-204.7kJ/mol。根据反应,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向右移动,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⑷由二甲醚的合成反应可知该反应放热,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即CO的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⑸二甲醚燃烧后的产物是CO2,则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2+4),失去电子,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结合溶液为酸性,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3H2O12e===2CO2+12H+;当有一个二甲醚分子参加反应时,转移了12 个电子,产生12个电子的电量,故可求其能量密度为:1.2V× ×12×96500C/mol÷1kg÷(3.6×105J)=8.39kJ/(h·kg)

【答案】⑴Al2O3(铝土矿)+2NaOH===2NaAlO2+H2O

NaAlO2+CO2+2H2O===NaHCO3+Al(OH)32Al(OH)3 Al2O3+3H2O

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平衡向右移,CO转化率增大,生成的H2O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③消耗部分CO

2CO(g)+4H2(g)===CH3OCH3(g)+H2O(g)ΔH=-204.7kJ/mol;该反应分子数减小,压强升高平衡右移,COH2的转化率增大,CH3OCH3产率增加,压强升高使COH2的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⑷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左移。CH3OCH3+3H2O12e===2CO2+12H+12

1.2V× ×12×96500C/mol÷1kg÷(3.6×105J)=8.39kJ/(h·kg)

13新标理综IT36选修化学与技术)草酸(乙二酸)可作还原剂和沉淀剂,用于金属除锈、织物漂白和稀土生产。一种制备草酸(2个结晶水)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⑴CONaO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酸钠、甲酸钠加热脱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该制备工艺中有两次过滤操作,过滤操作的滤液是    ,滤渣是            ;过滤操作的滤液是      

滤渣是           

工艺过程中的目的是                    

有人建议甲酸钠脱氢后直接用硫酸酸化制备草酸。该方案的缺点是产品不纯,其中含有的杂质主要是            

结晶水合草酸成品的纯度用高锰酸钾法测定。称量草酸成品0.250g溶于水,用0.0500 mol/L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浅粉红色不消褪,消耗KMnO4溶液15.00 m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列式计算该成品的纯度       

200

2MPa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计算等知识。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流程图,根据物质的性质,比如一些物质的溶解性进行有关操作的选择等。具体而言:

⑴结合流程图以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结合元素守恒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为CO+NaOH     HCOONa   2HCOONa NaOOCCOONa+H2↑;

⑵根据流程图可知,在草酸钠中加入氢氧化钙进行钙化,生成草酸钙和NaOH,由于草酸钙难溶于水,因而在过滤中的滤渣是草酸钙,滤液是NaOH溶液。将草酸钙用稀硫酸进行酸化,生成硫酸钙和草酸,硫酸钙微溶于水,因此在过滤中的滤渣是硫酸钙,滤液是草酸和过量的硫酸;

⑶由工艺流程可知,工艺中可以循环利用NaOH,工艺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硫酸。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污染和废液的产生;

⑷甲酸钠脱氢后的产物是草酸钠,直接和硫酸反应生成草酸和硫酸钠,这样得到的草酸中就含有硫酸钠杂质;

⑸在测定草酸纯度的反应中,酸性高锰酸钾做氧化剂,草酸做还原剂,发生的离子反应为:5C2O42+2MnO4+16H+===2Mn2++8H2O+10CO2↑依据此反应式可以列式计算纯度为: ×100%=94.5%

200

2MPa

【答案】⑴CO+NaOH       HCOONa   2HCOONa NaOOCCOONa+H2

NaOH溶液   草酸钙    草酸溶液和硫酸    硫酸钙;

⑶分别循环利用NaOH和硫酸(降低成本),减小污染;

Na2SO4   5C2O42+2MnO4+16H+===2Mn2++8H2O+10CO2  ×100%=94.5%

13新标理综IT37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了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基态Si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        ,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       、电子数为         

硅主要以硅酸盐、        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

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             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         个原子。

单质硅可通过甲硅烷(SiH4) 分解反应来制备。工业上采用Mg2SiNH4CI在液氨介质中反应制得Si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化学键

CC

CH

CO

SiSi

SiH

SiO

键能/(kJ/mol)

356

413

336

226

318

452

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                                                  

在硅酸盐中,SiO 四面体(如下图(a))通过共用顶角氧离子可形成岛状、链状、层状、骨架网状四大类结构型式。图(b)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多硅酸根;其中Si原子的杂化形式为      SiO的原子数之比为            化学式为              

    a                                             b

【解析】考查基态原点的电子排布式的书写、晶体结构、杂化轨道、化学键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本题根据金刚石晶体的结构,可以推知晶体硅的结构;有键能与物质的稳定性关系,可以解释⑸中的问题。根据均摊思想可以得出⑹中的结论。具体而言:

⑴硅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其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对应能层分别别为KLM,其中能量最高的是最外层M 层。该能层有spd 三个能级,s 能级有1 个轨道,p 能级有3 个轨道,d 能级有5 个轨道,所以共有9 个原子轨道。硅原子的M 能层有4 个电子(3s23p2);

⑵硅元素由于其亲氧性,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形式存在;

⑶硅晶体和金刚石晶体类似都属于原子晶体,硅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在金刚石晶体的晶胞中,每个面心有一个碳原子(晶体硅类似结构),则面心位置贡献的原子为6× =3个;

⑷根据反应物Mg2SiNH4Cl,生成物SiH4,结合元素守恒,可得方程式为:Mg2Si+4NH4Cl=SiH4+4NH3+2MgCl2

烷烃中的CC键和CH键大于硅烷中的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因而造成硅烷种类和数量比如烷烃多;键能越大、物质就越稳定,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故CH键比CO键稳定,而SiH键的键能远小于SiO 键,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

⑹硅酸盐中的硅酸根( SiO )为正四面体结构,所以中心原子Si原子采取了sp3杂化方式,SiO的原子个数比为13,化学式为SiO32

【答案】⑴M   9    4     ⑵二氧化硅        ⑶共价键   3   Mg2Si+4NH4Cl===SiH4+4NH3+2MgCl2

⑸①CC键和CH键较强,所以形成的烷烃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②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CH键比CO键稳定。而SiH键的键能远小于SiO键,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

sp3   1:3    [SiO3]n2nSiO32

13新标理综IT38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查尔酮类化合物G是黄酮类药物的主要合成中间体,其中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芳香烃A的相对分子质量在100-110之间,I mol A充分燃烧可生成72g水。

②C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D能发生银镜反应、可溶于饱和Na2CO3溶液、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期有4中氢

一定条件

   RCOCH3 + R CHO                   RCOCH=CHR

回答下列问题:

⑴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

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⑶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⑷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⑸D的芳香同分异构体H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H在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⑹F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共有__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且峰面积为22211的为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合成、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具体而言:

⑴由题中所给的信息:A的相对分子质量(100~110),1molA完全燃烧生成72g水(说明A分子中有8H原子),并且与水在酸性条件下的产物能被氧气氧化,且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A中存在官能团碳碳双键,进一步可以推出A为苯乙烯;

⑵苯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与O2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D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D分子中存在醛基,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H原子,且能与碳酸钠反应(具有酸性),结合分子式C7H6O2,可知D的结构简式为 ,那么E则为 ,分子式为C7H5O2Na,和CH3I之间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⑷由制备流程可知:C F ,根据信息所提供的信息,可知G

⑸满足条件D的同分异构体为 ,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方程式为

⑹根据所给的信息可知,F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醛基和醇羟基,其结构简式分别是 (有三种:邻位、对位、间位)、

13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满足核磁共振氢谱有5种峰(5种氢原子),峰面积为22211的是

CH3

【答案】⑴苯乙烯   

C7H5O2Na    取代反应      

 

   13        

 

总体感觉太难了。更多的感想是有少部分知识超出学生中学知识所要求的范围。给学生造成了思维上的障碍。去年的化学试题加大了计算题的考查力度。而今年对学生中学化学知识、技能、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面的考查尤为突出,考生和老师都反映:整个理综卷化学难度明显较物理、生物两科更大。除选择题较易得分外,所有大题:262728、以及选做题都有难度。真是道道艰难。

一、试题编制特点

1、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试卷所涉及知识点覆盖面较广,能较好地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理解程度,以及对诸多基础知识间的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之能力。如选择题题干简洁明了、设问指向明确,第8题考查了由键线式推出分子式以及有机物(必修部分)官能团的性质,第12题略难,灵活地考查了同分异构体的书写。13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第9题将元素推断和水的电离相结合,基础而不失灵活。11题考查对溶度积常数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应用。在化学用语方面,除了分子式、有机物结构简式外,着重考查了离子方程式、信息化学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尤其第2728题对信息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力度之大,引起备考学生的高度重视。

2、着重考查对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

不少试题都需要考生用牢固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判断,用敏锐的观察力进行分辨,用灵活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如:(1)数据处理能力。这里包括两方面的考查:首先是利用化学基本规律列出计算过程,其次是通过计算给出最后结果。整个化学试卷中涉及数据处理的问题,在必做题有三个小题。其中必做题28题第5小题要求列式计算,第3小题要求分析信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其中就需要算出正确的△H,而第26题第7小题只要最后计算结果。相对于去年计算量大大减少,比较正常。但这类考题仍是学生的易错点。(2)图像分析能力。今年考查仅在第28题出现,也非常简单,仅仅看个趋势,不涉及复杂的分析。这是与去年高考的最大不同。但图像分析仍是近年的热点,备考生需引起注意。因为图像分析能力对考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要求较高。平时靠死记硬背,对化学原理理解不深刻的学生难以得分。(3)结合工艺流程图和所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工艺流程图是三年课改以来首次(第27题)出现在我省考试题中,难度非常之大。试题综合程度高,更加强调能力,摈弃了凭记忆靠题海就可以得高分的可能性。从试卷大题来看,试题素材新颖(如26题以环己醇制环己烯为背景),以文字(2627题为例)、流程图(27题)、数据表(2637题)、图表(2628题)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情景设置多变,图文交相辉映,在美化试卷结构同时,体现着学科价值取向。

二、试题中值得商榷与推敲的地方

理综化学试题虽然体现了立足基础知识、突出必修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等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特点,但试题中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与推敲的地方。

1、出现了超出中学人教版教材要求的内容

1)中学只要求认识直形冷凝管(中学简称冷凝管),从没使用也没见过球形冷凝管。

2)吸滤瓶是过滤时使用的,只有参加过化学竞赛培训的学生才明白,中学从没见过和任何教材实验用过。

3)无水氯化钙除水,学生明白。除乙醇也是竞赛培训课上方才介绍的知识。普通学生和老师对此并不清楚。

2、过高要求学生的知识面

28题中铝土矿成分以及选择题中黑火药的成分等。

三、2013年试题给我的启示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

高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广度。在复习过程中,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对一些最基本知识的掌握理解上(特别是一轮复习)。

首先是重视课本。课本是根本,课本不但涵盖了考试全部内容,也包涵着知识的结构关系,将书本知识挖深挖透,精耕细作,灵活迁移,定能胜过各种教辅书。如今年的实验题则涉及:石油的分馏(仪器选择,沸石的添加方式及作用)、乙酸乙酯制备(高沸点制低沸点、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等细节知识的变式考查。

其次是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贮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最后是抓好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应用,通过分析比较,多角度辨析,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原理和规律的本质,在深刻理解和有效运用上下功夫。

2、重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无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无论是客观判断题还是主观分析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多年的高考重点始终是高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但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教学中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而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

另外,训练学生细心审题、深刻理解题意和分析题意也是我们今后化学教学中要重点加强的项目。如今年第27题第5沉钴过程化学用语的书写是需要分析的,不再是简单的元素守恒和简单复分解。

3、重视新型题型的训练

工艺流程题和物质结构与性质以及对有机实验的连续考查三部分内容是刚刚进入我们视野的新题型,尽管它们还是考查我们的基础知识,但大量信息、数据、图表的分析处理是我们学生攻克的难点。

新教材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我们的老师、学生都得去适应这种变化,这也是时代的需要。

 

编辑:项晓东
上一篇:2013年山东卷(理综)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湖北省麻城市第三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麻城三中 校长: 张欢 邮箱 mcszxb@163.com 教师QQ群:209696
麻城三中校友QQ群:305032344
学校地址:湖北省麻城市白果镇东环路100号 邮编 438313 电话 0713----2625452
麻城三中版权所有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