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内资源 > 地理冲刺复习备考建议

地理冲刺复习备考建议

2013年05月27日 11:03:19 来源:湖北省麻城市第三中学 访问量:1309

地理冲刺复习备考建议

                          

2013年的高考复习即将进入最后两周白热化的阶段,作为身处一线地理教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做好冲刺阶段的地理复习,以突破破茧成蝶前最后的束缚,冲破黎明前最后一片黑暗,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的理想。

在这段时间里,地理科备考怎样进行,要注意哪些要点?

一、一鼓作气

    现阶段很多老师以为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样紧张的进行备考了,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越是到了最后的时刻,越是不可以放松。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转换复习的方式和思路,但绝不可以松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方面按照高考要求调整作息时间,一方面继续坚持现阶段有效的复习方法。

二、学生“闲”下来 老师“忙”起来

    学生“闲”下来即时作息时间的调整,即是生物钟的调节,最后的两周努力的调节生物钟是完全可行的,将学生的兴奋点调整到高考的作息时间是科学的必要的,具体来说兴奋点调整到上午9:00-11:30,下午的15:00-17:30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学生们发现自己在晚上精力充沛,记忆力良好,现在要做的就是调节好生物钟。另外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忙”起来,高考试卷命题的知识点分布具有三年一个小轮回,五年一个大轮回的特点,因而我们一线教师特别要去研究近六年高考试卷,分别是201020112012年新课标试卷与200720082009年宁夏卷,特别是重点研究2008年的宁夏文综卷。

三、“题海无涯 回头是岸”

现阶段要回归课本,夯实基础,避免搞“题海战术”教师要以湖北省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地理作为引领,将课本中的知识点通览一遍,梳理考点,把所有知识点串起来,围绕着主干知识对“热点”、“区域”等专题进行知识的组合和再加工。应掌握的主要原理和规律是:首先是五大地理规律,包括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其次是四大区位理论,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

四、查找“能力盲点”,提升答题能力

1、地理成绩历来是考生文科综合成绩的分水岭。对知识点掌握不太牢的考生来说,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从自己最薄弱的知识点入手,各个击破。如果各大知识块掌握程度相当,建议从自然地理入手,逐个击破知识漏洞。要鼓励学生做自己害怕去做的事情。高考地理试题的“能力点”凸现的比较明显,着力于对地理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地理计算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等的考查。为此,在考前,应回顾反思,查漏补缺。对自己“能力点”的把握状况进行一次正确定位:哪些是自己的强项,哪些是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选择“能力盲点”进行重点突破。“能力盲点”最有效的查找方法是看自己的“错题集”, “错题集” 从某种程度上说暴露了自己的知识盲点和薄弱环节,便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加以复习。对于“盲点”一定要通过做题进行归纳、提炼,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性要求或方法。

    2、要求学生规范运用地理语言表达,要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答题语言,回归课本,因为课本中的语言表达是最科学也是最规范的。

五、理性的看待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 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注重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实际生活生产问题等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目标之一。但在热点问题复习上,很多教师和学生又只是追求热点问题收集的广泛性和新颖性,而淡化了热焦点问题与地理学科的联系。我们知道,高考命题设置的情境和背景材料是无限的,但对地理热点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课本,问题的答案也基本上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热点问题,那么就失去了热点问题教学的根本。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立足于地理学科思考热点问题,处理教材知识点与社会热点关系时,重心应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不能忽视了基本技能的培养,应该把热点、焦点的问题回归于教材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 养成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地理时事与信息的习惯,引导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解释地理时事,扩大知识面,又让所学地理用于生活实践。 

六、因材施教 有所为有所不为

   具体来说需要参考一下六个方面:

    1、对于实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同学,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外,这一阶段要特别重视答题技巧的训练,保持良好的备考状态;对于中等实力的学生,这段时间应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考试中不求做难题,只要把基础题做好做对,就是成功;对于实力弱点的考生和艺术考生,更应注重基础,懂得放弃,对于像时间计算等理科思维强的题,要敢于放弃,要注重人文地理的复习,知识点背下来就可得分。

    2、要重视地理图像归类和复习,强化读图、识图训练,提升读图、析图、用图和填图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科的语言,更是考试的重点。近年来试卷中地理图像丰富,包括各种类型的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坐标图和剖面图等)。图表内容简洁明了,图像设计新颖,突出了对地理图表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考查,尤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加大了图表信息的数量,几乎达到了无图不设问的程度。

    3、抓住“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这条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一些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运用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以区域地理为落脚点。通过区域地理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运用,考查学生知识网络的构成。以现实问题为背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是高考命题的一大变化。自从地理纳入文综考试范围之后,就明显改变了“地名加物产”的传统地理考试模式,淡化了对知识本身的死记硬背,而以地理思维能力考查为主线,强调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5、抓住学科主干知识,如地球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特点分布及其相互关系、人地协调发展、区域认定、等值线图及其应用等考点都在试卷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一些传统的重点、难点知识,如地方时间计算、晨昏线界定等,在全国卷中几乎每年都占到12分左右,对于天气、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等重点知识也占12分以上。这就提醒考生,抓学科主干,落实基础知识是地理备考永远的“主旋律”。

6、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地理思维能力。例如,2008年全国Ⅰ卷36题第⑶小题“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对此题中的三角洲学生并不陌生,也都知道三角洲是在河口位置形成的流水沉积地貌,但要想完整答出此题,就必须站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高度上,从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相互关系出发全面分析,这是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更高层次的考查。同样题目还有2008年全国Ⅰ卷39题第⑶小题“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来自自然的威胁”、全国Ⅱ卷39题第⑷小题“驼峰航线飞行面临的主要困难”等。这些试题都在提示我们,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最终要让学生掌握的是以地理的学科视角去解读现实当中的问题,形成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这是考试的要求,更是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思维方法。

 

编辑:项晓东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湖北省麻城市第三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麻城三中 校长: 张欢 邮箱 mcszxb@163.com 教师QQ群:209696
麻城三中校友QQ群:305032344
学校地址:湖北省麻城市白果镇东环路100号 邮编 438313 电话 0713----2625452
麻城三中版权所有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